一、wyatt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儀測試前準備
溶劑準備
水相體系:使用超純水或配制鹽溶液(約1L),加入0.02% NaN?抑菌劑,用0.22μm濾膜過濾。
有機相體系:采用HPLC級溶劑,同樣用0.22μm濾膜過濾(進口試劑根據實際情況處理)。
樣品準備
根據分子量范圍配制濃度(定量環100μL):
分子量~1000kDa:0.5-1mg/mL
分子量~100kDa:1-2mg/mL
分子量~10kDa:3-5mg/mL
分子量~5kDa:5-10mg/mL
樣品需用0.22μm或0.45μm濾膜過濾,或通過離心處理去除雜質,盡可能使用流動相配制。
儀器檢查
確認電源線連接、電源開關及交換機(適用于網線信號連接)已開啟。
二、儀器開機與平衡
開機順序
依次打開泵、柱溫箱(設定溫度)、進樣系統(手動/自動進樣器)、示差或紫外檢測器、粘度檢測器、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檢測器電源及計算機。
系統沖洗與平衡
開啟泵,用超純水沖洗系統約5分鐘(purge泵),關閉purge閥。
使用最新配制的流動相沖洗系統(有機體系直接使用流動相)。
調節流速至0.1mL/min(若接入粘度檢測器,需待其進入工作界面后再開啟泵,且IP & DP處于purge on狀態)。
若系統中未接入GPC/SEC柱,可直接將流速調至0.1-1.0mL/min(無粘度檢測器時,示差檢測器purge閥需處于“Purge On”狀態)。
若系統中已接入GPC/SEC柱,需以0.1mL/min為起始流速,每1-2分鐘提高0.1mL,將流速調整至0.4-0.5mL/min,充分平衡系統。
平衡時間:水相體系建議提前一天沖洗和平衡,第二天開始試驗;有機相體系平衡時間一般為3-12小時。
三、測試操作與數據采集
系統平衡與基線穩定
待系統充分平衡后,逐步調整流速至試驗流速。
調節示差檢測器的Purge閥至“Purge Off”狀態,待信號穩定后歸零(Zero)。
粘度計(Visco Star)操作方法見附件,待基線穩定。
調用試驗模板
在Astra軟件中調用相應的試驗模板(推薦使用安裝工程師創建的Template/Method)。
單針進樣:File → New → Experiment from Template/Method → My Templates/methods,選擇相應試驗模板。
自動進樣器進樣:File → New → sample set Template/blank sequence → My Templates/method,選擇相應試驗模板。
進樣與數據采集
將進樣閥由“load”轉至“inject”狀態,通過進樣系統進樣。
Astra軟件自動開始采集數據,數據采集完成后,軟件根據設定時間停止,或手動停止(Experiment → Stop)。
數據保存
數據采集完成后,依次點擊File → Save as...,命名文件并保存。
四、wyatt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儀數據處理與報告查看
數據處理流程
基線調整:雙擊Baseline,勾選LS 11(90°角),調整基線端點,保證基線水平,點擊OK/Apply保存。
定峰:移動鼠標至峰的起始點,按住左鍵拖至峰的落點,松開左鍵定義峰區域,微調峰區域邊緣,點擊OK/Apply保存。
dn/dc值輸入與歸一化:輸入dn/dc值并選擇normalise(若模板中已使用<50kDa標準樣品如BSA、dextran在該體系下歸一化,則無需重復操作)。
查看報告:完成上述步驟后,查看報告獲取測試結果。
儀器校正(定期進行)
延遲體積校正:校正各檢測器間管路體積,確保峰尖位置對齊,通常由安裝工程師完成,結果保存于Astra軟件模板中。
90°角信號校正(甲苯校正):獲取90°角散射光強度值與電壓值的校正系數,推薦每年或每半年一次。
十八角度歸一化校正:以90°角為基準,校準其他17個檢測器,使用Rg<10nm的標準品(如30kDa的右旋糖酐Dextran或牛血清白蛋白BSA)進行校正。